火车网,huocheban.com
天气百科导航
天气百科 气象百科 农业气象 气象灾害 气候百科 常见自然现象 节气百科

自然

常见自然现象 更新时间:2024-04-27

自然

自然,来自拉丁文Natura,意指“天地万物之道”,原意为植物、动物及其它世界面貌自身发展出来的内在特色,最早的文献中意义为植物。最广义来说可以是自然界、物理学宇宙、物质世界或物质宇宙。现在有天然、自然界现象、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等含义。下面词条内容主要介绍的是自然的“自然界”含义。

自然一般解释

【读 音】zì rán

【释 义】

(一)天然;非人为的。

(二)指自然界。广义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通常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通常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参见“自然界”词条。

(三)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

(四)副词或连词,犹当然。

(五)事物按其内部的规律发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

(六)指道。三国魏何晏《无名论》:“自然者,道也。”

(七)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与名教相对。三国魏嵇康《难自然好学论》:“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纵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纵欲则得自然。”

(八)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此物质世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的。人的意识也是以自然方式发生的物质世界。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物质世界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

(九)狭义的自然界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

自然概述

一个更为静态的自然景观: 澳洲维多利亚州霍普敦瀑布(Hopetoun Falls)。不少的注意力放在保护其景观的植物群及其它自然特色,而同时容许充裕的游客参观此著名景点。

英文的Nature来自拉丁文Natura,意即"天地万物之道"(thecourseofthings,naturalcharacter)Natura希腊文physis(φ?σι?)的拉丁文翻译,原意为植物、动物及其它世界面貌自身发展出来的内在特色,而φ?σι?在最早的文献意义为植物。作为自然为整体的概念──物理学宇宙,是由原本的意义所而伸出来的众多解释之一;φ?σιν一字最早由哲学家苏格拉底主要使用,并自此渐渐广泛流传开来。他的用法因为现代科学方法在几世纪前出现而确立。

在现今不同的用法中,自然可以是众多有生命的动植物种类的普遍领域,部分况则指无生命物体的相关过程──特定对象种类自己本身的存在和改变的方式,例如地球的天气及地质,与及形成那些对象种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很多时意指"自然环境"或"荒野"(wilderness)──野生动物、岩石、森林、沙滩及本质上未受人类介入,或是即使人类介入仍然存留的东西。这种仍然流传到现在的自然物体的传统概念意味着自然与人工的分野,后者被理解为由人类所带来的或是类似人类的意识或心灵。

自然地球

1972年阿波罗17号上宇航员拍摄的地球景象。此图像是唯一一幅完全受到阳光照射的地球半球相片

概论

地球为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距离太阳第三近。它在行星系统的类地行星中大小最大,亦是在宇宙中能够维持生命的唯一已知地方。迄今为止,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许多地球上的历史之谜还有待人们去不断探究。对于地球的起源?为什么偌大个宇宙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痕迹?人类生产生活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地球未来的变迁等等问题,人们现在还停留在考察、推测、研究、进一步论证的过程中。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物种多样性、地球内部的质地成分以及结构等都还待分析研究。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海洋占据了70%,丰富的水资源带给地球无限的生机,这也是其它宇宙星球所不具备的生命之源。大自然赋予了地球特有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地球上拥有了生命的存在。

自然地球地球科学

地球气候的最显著特征为她广大的两极地区、两个较狭窄的温带地区、及广阔的赤道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降水模式依据位置不同而有很大改变,由每年降雨几米至少于一毫米。地球表面70%的地方被盐水海洋所覆盖。其余地方为大陆和岛屿,大部分的人类聚居地(HumanSettlement)位于北半球。地球气候的改变与人类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受到太阳黑子、宇宙磁场等非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探测宇宙奥秘,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大自然的破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共同任务。

自然地球地球结构

地球在地质及生物过程中演化并留下原本情况的痕迹。地壳分为几个板块,它们在地质年代间渐渐在表面移动,其中几次更移动得较快。行星内部维持活跃,厚厚的一层熔化了的地幔及充满铁的地核制造出磁场。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其中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那里的温度是最高的;地幔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容积,我们平常所说的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幔的对流运动导致的;地壳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方。

地球的内部结构

自然地球大气情况

地球的大气情况因为生命体的出现而从原本情况产生巨大转变,并促成了隐定表面环境的生态平衡。虽然因为纬度的不同及其它地理因素而令气候有很大的不同,在两个冰河时期间的长期平均全球气候仍然颇为隐定,而全球平均温度的一两度转变在历史上对生态平衡及地球地理有显著影响。

自然地球历史观点

1、行星形成

依据现今证据,科学家重组了行星过去的详细资料。地球估计在45.5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与太阳及其它行星一同形成。月球在不久之后亦都形成(约在地球形成2千万年后,即45.3亿年前)。

2、水的起源

行星熔化了的外层冷却后,形成固体的地壳。在经历出气(Outgassing)活动及火山活动后形成了原始的大气。由彗星运送的冰膨胀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后形成海洋,详见地球水的起源(OriginofwateronEarth)。高能量的化学反应被认为在40亿年前制成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分子。

3、超大陆的组合与分离

地球表面在几亿年间改变自己的外形,令大陆形成后分离及再形成,间中组合而成一个超大陆(supercontinent)。约在7.5亿年前,以知最早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开始分离。大陆们之后再组合而成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ia),而潘诺西亚约在5.4亿年前又再次分离,之后再组合而成超大陆盘古大陆,而盘古大陆亦在1.8亿年

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boryanum)。浮游生物成为自然一部分已经至少有20亿年历史

前分离。

4、生命的起源

虽然仍然在科学家之间讨论中,但是有显著证据显示一个在新元古代发生的严重冰川作用令一层大冰原(Icesheet)覆盖行星大部分地区。以上假设被称为“雪球地球”,而“雪球地球”亦在寒武纪大爆发中引起特别关注,因为多细胞生物在5.3-5.4亿形成后开始增殖(Proliferation)。

5、生物灭绝的发生

自从寒武纪大爆发以来,五个独立的生物集群灭绝被确认。最后一次生物集群灭绝发生在6千5百万年前,当时一个陨石撞击引起兽脚类恐龙及其它大型爬虫类的绝种,而一些小动物如像鼩鼱的哺乳动物则仍然存活。在过去的6千5百万年间,哺乳动物变得更多元化。

6、人类产生

在几百万年前,其中一种非洲的猿能够站立起来。期后人类生命体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及进一步的文明容许人类以一个比之前的生命体更快的速度去改变地球,同时影响了自然、其它生物的数量与及全球气候(与此相比起来,在成铁纪因为藻类引起的氧气大灾难(OxygenCatastrophe)需要3亿年去达到最高点)。

7、人类与生物圈的相互影响

现今时代亦被分类为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的一部分,称为全新世灭绝事件(Holoceneextinctionevent),以比起以往最快的速度进行。部分学者如哈佛大学的艾德华?威尔森预计人类破坏了的生物圈可以令一半的物种在100年内灭绝。这次灭绝的规模仍然由生物学家研究及讨论中。

自然地球大气层、气候与天气

1、大气层成分及结构

一个在雷暴形成过程当中的云层

地球的大气层是维持行星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薄薄的一层气体因为地心吸力凡关系包裹着地球。干燥的空气包括78%氮、21%氧、1%氩及其它惰性气体、二氧化碳等;但空气中亦包含不同数量的水蒸气。大气压力依据不同高度而持续下降,并有一个由地球表面起计约为8公里的垂直量测(scaleheight):大气压力依据其高度以e(一个数学常数,等于2.71...)的系数下降。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扮演了一个减少紫外线(UV)到达地球表面的重要角色。由于DNA很容易会被紫外线破坏,臭氧层帮助保护地球表面的生命。大气层同时亦在晚间保持热力,有助减低每日温差。

2、恒温作用

地球上的天气几乎全都在对流层发生,并形成一个对流系统去再分散热力。洋流是另一个影响气候的因素,特别是主要水下的温盐环流,她把热能由赤道的海洋传送至极地。这些洋流有助调和温带地区的冬夏两季的温差。此外,如果没有大气层及洋流对热能作出再度分配的话,热带地区将会过热,而极地则会过冷。地球上的恒温,确保了生物体的存在,这是其它天体所不具备的必要条件。

3、天气灾害

天气同时能带来有益和有害的效果。极端天气如龙卷风、飓风及气旋能够沿途释放大量能量,并造成破坏。表面植被演化成依赖天气的季节性转变,所以当只有为期几年的突然转变发生时,便会为植物及依赖其为食物的动物带来巨大影响。天气灾害是不定时的,程度也有所不一。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无法驾驭天气。释一: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如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寒潮、霜冻、雨凇、大雾等。可发生在不同季节,一般具有突发性。释二: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资源环境造成危害的天气。主要包括干旱、暴雨、大风、热带气旋、沙尘暴、冰雹、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霜冻、降雪、雾等。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而且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因此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不同地区又有很大差异。

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气象灾害的直接原因。研究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监测灾害性天气形成发展过程,是进行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的基础。

4、气候转变

行星气候是天气长期趋势的量度。不同的因素可以影响气候变化(ClimateChange),包括洋流、表面反照率、温室气体、太阳光度转变及行星轨道转变。依据历史档案,地球在过去曾经经历过巨大的气候转变,包括冰河时期。

5、地区性气候

地区的气候依不同因素而定,特别是纬度。当相近的气候属性在一个纬度带的表面形成便成为一个气候区。有很多这些区域存在,由位于赤道的热带气候(TropicalClimate)至南北两极的寒带。天气亦受季节影响,而季节的成因为地球的自转轴相对轨道面(OrbitalPlane)有轴倾斜(AxialTilt)。故在冬夏两季的任何时间,行星的一面会更直接受到太阳光照射。此暴露于照射的情况会因为地球公转而互相交替。无论在任何时间,不论季节,北半球与南半球都会遇到相反的季节。

6、总体气候情况

天气是一个混沌系统,即依照自然环境的微小改变而不断变化,所以气象学现在的准确度只能够限制在几天以内。总括说来,两个全球性的现象正在发生:(1)平均温度正在上升;及(2)地区性气候有显著的转变。

自然生命

雌性绿头鸭和幼鸭──繁殖是延续生命的要点

概论

1、生命的普遍定义

虽然没有公认的生命定义,科学家普遍接受生命的生物特征是有机体、新陈代谢、细胞生长(CellGrowth)、适应性(Adaptation)、对刺激有反应及繁殖。生命亦可以被简单视为生物的特征状态。

2、现存生物的性质

地球上的生物(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古菌及细菌)的共同性质有均是由细胞组成、以碳和水为基础形成复杂组织、有新陈代谢、有生长的空间、对刺激有反应及能够繁殖。一个个体如果有以上的性质普遍会被视为生命。但是并不是所有生命的定义都视以上的性质为必须的。人工生命可能亦被算是生命。

3、生物圈

生物圈为地球外壳的一部分──包括空气、土地、表面岩石及水──在她们当中生命产生,而生物过程在当中亦会改变及转化。由最广的地球生理学(Geophysiology)的观点来看,生物圈是融合全球所有生命及她们的相互关系的生态系统,包括与岩石圈、水文圈、大气层的相互关系。现在整个地球有超过750亿吨(150兆磅或约为6.8x1013公斤)的生物质能,在不同环境的生物圈生活着。

4、生物种类分布

在地球上超过十分之九的生物质能是植物生命,而动物生命则极度依赖她们才能够生存。超过二百万的动植物生物物种在现今被确认,而估计现存物种的实际数字范围由几百万至超过五千万。独立物种的数量维持长期波动,因为新物种的出现及其它物种的绝种不停会发生。而现今物种的总数则快速下降。

演化

1、生命的出现

三文鱼鱼苗孵出

我们所知的生命现今只能够在地球上发现。生命起源至今仍然是一个理解贫乏的过程,但她被认为发生在大约35至39亿年前在冥古宙或太古代期间在一个环境与现在有在本质上差异的原始地球上。在那时的生命体有基本自我复制及遗传特性。自从生命出现后,进化过程便透过自然选择形成更多元化的生命体。

2、被环境遗下的物种

不能占适应环境改变及其它物种竞争的物种便会绝种。但是很多这些久远物种遗下的化石记录成为她们存在的证据。现在化石及DNA证据显示所有存在的物种可以追踪一个连续的系谱至最初的原始生命体。

3、迁移至地上

光合作用在全球基础植物生命体的出现令获得太阳的能量便成可能,从而制造一个容许更复杂生物生存的情况。其制成品氧气在大气层累积,从而促成臭氧层。在较大的细胞并入较小的细胞形成内共生生物即真核生物。在集群中的细胞变得更为专门化,成为真正的多细胞生物。因为臭氧层吸收掉有害的紫外线的关系,生命开始在地上殖民。

微生物

1、种类

在地球上最初的生物是微生物,而她们维持是地球唯一的生物形态的地位直到十亿年前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才告终结。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比人类肉眼可见的大小还要小很多。她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及原生生物。

2、特性

这种生命体在地球上任何有液态水的地点都可以找到,包括地球岩石内部。她们的繁殖既快速又大量。高突变率及基因水平转移能力的组合下令她们在高度的适应性,亦可以令她们能够在新环境生存,包括外层空间。她们形成行星生态系统的一个必要部分但是部分微生物是病原体,引致其它生物的健康危机。

植物与动物

1、两者的分野

一个自然与人工环境的汇合点

植物与动物的分野并不明显,有部分分类的生命在她们两者之间。最初亚里士多德以不能移动的生物为植物,此外均是动物。以上两者在卡尔?林奈之系统中成为植物界及动物界。自此以后,原本植物的界定中包含了很多不相关的组别的事实渐渐清楚。但那些分类在部分情况下仍然被视为植物。细菌生物有时被算为植物相,而部分则将其分为细菌区系(bacterialflora),从植物区系分别开来。

2、地区区系

在众多植物分类方法中,地区区系依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包括在上一个纪元的植物残余物形成的化石植物。在很多地区及国家的人们以她们独特的植物区系为荣,而那些植物区系在全球依据气候及地形(terrain)不同可以有很大改变。

3、地区区系的分类

地区区系普遍分类为"本土植物"、"农业及园艺植物",后者是有意培植和耕耘的。部分"本土植物"实际上是几世纪前由移居过来的人们由其它大陆带入的,而成为带入当地的自然或本土组成的一部分。以上是一个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关系的例子,并令甚么是自然的界定模糊化。

4、人类左右的植物分类

植物的另一个分类在历史上称为"野草"。虽然此名称在植物学家之间正式用作分类"无价值的"植物,非正式的"野草"则用作描述人类和社会在改变及塑造自然的方法趋势中被视为可以抛弃的植物。同样地,动物亦依据她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被分类为"家养动物"、"农场动物"、"野生动物"、"有害动物"等。

5、动物的分类

在坦桑尼亚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的角马。注意其聚集的趋势,为一个羊群行为的天然示范。

动物是一个有多种特征并通常与其它生物分开的分类,但是科学家们并不是以其有脚部或有翼而与有根部及有叶的生物分别开来。动物是真核生物并通常为多细胞生物,特别例子如黏体动物(Myxozoa),与细菌、古菌及原生生物分别开来。黏体动物为异养生物,通常在内室消化食物,使她们与植物及藻类分离。她们亦因为没有细胞壁而与植物、藻类和真菌区别开来。

6、特别的动物

有部分动物例子是例外的,特别显著的有海绵,其身体分为个别的生物组织。她们拥有令她们收缩及控制活动的肌肉、令她们转送和处理讯号的神经系统及通常有一个内部消化内室。所有动物的真核细胞被由胶原蛋白和弹性的糖蛋白形成的特别细胞外间质包围。这些物质可能会钙化形成像动物外壳(Animalshell)、骨头及针骨(spicule)的结构,其构造令细胞可以在内部移动和在生长及成熟期间再重组,亦能够支持机动性所需的复杂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苏格兰罗蒙湖形成一个相对隔离的生态系统。此湖的鱼类社群在长时间维持不变

生态系统概念的萌芽

所有形态的生物都会和她们存在的环境及其它生命体互动。在二十世纪此假设引发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定义其为在任何情况下的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部分组成,并已一个互相关联的方式运作。其结构和成分受到众多相关的环境因素所影响。这些因素的改变可以引起生态系统的转变。部分较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有:土壤、大气层、太阳幅射、水及生物。

物种间的连系

每种生物都与其它形成环境的元素有一个连续的关系。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与其它物种在食物链中互相联系及依赖,并在她们及环境之间交换能量与物质。

生态系统区域概念

每一种物种都有忍受影响其生存、成功繁殖、能够继续茁壮成长及与环境持续互动的因素的极限。而这些物种亦会同时影响其它物种,甚至所有的生命。因此生态系统概念是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透过研究能够提供信息决定人类生活应该如何进行互动从而容许不同生态系统能够在未来持续下去而不是耗尽或无效率的提取。因为以上研究的目的,小规模的单位称为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例如一个石头及其下的所有生命都可以称为生态系统。一个"宏观生态系统"可以包含一个全部的生态区(Ecoregion)及其流域。

人类生态体系鸟瞰图。图中为芝加哥。

生态系统研究专题

以下的生态系统是现在受到集中研究的例子:

?大陆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如干草原(steppe)或热带草原)或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logy),

?内陆水文系统,例如静水(lentic)生态系统如湖泊、池塘;激流(lotic)生态系统如河流,

?海洋生态系统。

小区组合成的生态系统

另一个分类方式由小区的关系造成,例如人类生态体系(humanecosystem)。不同的特别动植物的区域组合中最能够适应地区性自然环境、纬度、高度及地形被称为生物群系(biome)。最广义的分类方式把所有生命综合视为一个类似能够自我维持的生物。这个分类方式现在受到广泛研究和分析,而因为其性质和有效性亦受到广泛争议。以上分类方式是一个受到地球科学研究的理论(非正式地称为盖亚理论)。

自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联系

夏威夷纳帕利海岸沿岸的僻静的山谷是部落的住所,她们只会对周围的自然美景进行少量改变

概论

1、人类影响自然的规模

虽然现在人类在全球生物质能只占0.5%,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却是不合比例地大。因为人为影响的规模之大,除非在极端情况下,自然与人工环境的界线均变得含糊。就算是在极端情况下,不受可识别的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的分量现今渐渐以一个快速的步伐减少,甚至部分意见认为她们已经完全消失。

2、人类对自然的威胁

人类种族的科技发展容许更大力度的天然资源开采,有助缓和部分天然灾害带来的危机。虽然有此进步,人类文明的命运仍然与环境紧密联系。在高科技与环境转变之间有一个高度复杂的回馈环路,而此回馈环路只是以缓慢的步伐渐渐被了解。地球自然环境受到的人为威胁包括污染、伐林(Deforestation)和例如漏油(Oilspill)的灾害。人类引致很多动植物物种的灭绝。

3、人类影响自然的各种活动

人类利用自然作休闲和经济活动。取得天然资源作工业用途维持是世界经济系统的一个主要部分。部分活动会被作为生计及休闲目的,例如打猎和捕鱼等。农业在前9千年被率先采用。自然在制作食物至提供能源各方面影响着经济财富。

4、人类利用植物的原因

虽然早期的人类收集未经耕种的植物物料作食物和利用植物的药性作治疗,现代人类主要利用植物作农产品。清除大范围的土地作为作物生长令湿地和森林的数目减少,结果是很多动植物失去栖息地及侵蚀的增加。

荒野

荒野通常被认为是未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改变的地球上自然环境。生态学家认为荒野地区为行星自身维持的天然生态系统(即生物圈)。荒野的英文"wilderness"源自概念原始(wildness);另一角度即非人力所控制的。"wilderness"的语源来自古英语"wildeornes",而此字由意义为野兽的"wildeor"(wildeor=wild deor=beast,deer)引伸出来。由此观点看来,因为地方足够原始才能成为荒野。仅仅是人类活动的存在并不取消地方成为荒野的资格。很多生态系统在现在或曾经由人类聚居或受人类影响可能仍被视为荒野。如果自然过程仍未受到显著的人类干预,其运作的地区亦会根据以上观点而被视为荒野。

自然自然美景

宋朝范宽的画作

自然美的定义

自然美景长久以来都是生活及艺术的主题,而有关自然美景的书籍更是占据图书馆和书店的一大部分地方。自然经由很多艺术、摄影、诗歌及其它文学作品所描写和赞美,表达很多人从自然和其美丽所联想起的力量。究竟此关联何以存在?而此关联又包含着甚么?以上的问题由哲学的分支学科美学所研究。除了部分很多哲学家同意的基本特征外,关于何谓美的意见事实上是无穷焦尽的。

中国作为自然艺术的始祖

在视觉艺术的观点看来,自然与荒野为世界历史不同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早期传统的风景艺术(landscapeart)由中国的唐朝艺术(TangDynastyArt)(618-907)开始。以“像真”形式表达自然的传统成为中国画的目的之一,同时亦对亚洲艺术(AsianArt)有着重大影响。艺术家学会以“自然为一个整体、以自身对自然道理的基本理解……就像是以鸟类的眼睛去看着自然”的看法去描绘山水。在13世纪,宋朝至元朝间饶自然《绘宗十二忌》指出"风景缺乏布局便不能表达自然景象"(境无夷险)为十二种绘画时应该避免的要点之一。

自然艺术在西方文化中融合

西方文化中荒野概念的本质价值在18世纪,特别是在浪漫运动(RomanticMovement)中的作品开始冒起。大不列颠王国艺术家约翰?康斯特勃和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捕捉自然世界的美在画作中。在此之前,画作主要对象为宗教场景或是人物。威廉?华兹华斯诗句描述对自然世界的惊叹,而自然在以往被视为威胁的存在。渐渐地自然价值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以上的艺术运动巧合地与超验主义运动在西方世界中同时发生。

科学与自然的美

很多以更专门和更有组织去研究自然的科学家亦都有自然是美的信念;法国数学家庞加莱(1854-1912)指出:

“科学家不去研究自然因为她们是有帮助的;他研究自然因为自然使他高兴。如果自然不美的话,她并不值得去认识,而如果自然不值得去认识,生命就不值得去认识。显然我在此说的不是冲击感官的美,即质素与外表的美;我并不是低估以上的美,一点也不,但是那些美与科学毫无关系;我的意思是这种来自各个部件的和谐排列、与及一种纯粹的智慧能够领会的深刻的美。”

自然美态的各种思想

一种普遍唯美艺术的经典思想包含一词为拟态(mimesis),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而另一个在自然美的领域的思想是完美(Perfection)是经由对称、平均分配、与及其它有关完美的数学相论(Theoryofforms)和见解。

自然物质与能量

以横切面及彩色编码概率密度显示的最初几个氢原子电子云

部分科学中的自然

部分科学的学科认为自然是正在运动的物质,依据科学追求认识的基础自然定律运行。因此最基础的科学被认为是"物理"──其名称仍然被认为意义是自然的研究。

宇宙的物理成分

物质普遍被定义为物理形成的本体。她构成了可观测宇宙。宇宙中可见的成分现在相信只占全部质量的4%。其余成分相信包括23%的冷的暗物质及73%的暗能量。那些成分的实际性质仍然不明,并由物理学家密集的研究中。

物理定律与常数

在可观测宇宙的物质与能量的行为像是跟随定义明确的物理定律。这些定律被用作制作物理宇宙学的模型,而那些模型则成功地解释了我们可见宇宙的结构和演化。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共利用了表面上在可见宇宙是固定的二十个物理常数。那些常数数值受到小心的量度,但她们的特定数值仍然是一个谜。

自然远离地球的自然

由哈勃超深空拍摄的最深远的宇宙可见光影像。

外层空间与大气层的分野

外层空间,亦被简单称为宇宙,指宇宙中在天体大气层外相对真空的空间。外层空间用作与领空(及地面位置)作出分野。地球大气层与太空并没有明确的分野,因为大气层会渐渐依高度上升而变得稀薄。太阳系内的外层空间称为行星际空间(interplanetaryspace),在此之外越过星际物质后会进入太阳圈。

外层空间的成分

外层空间固然有很多空间,但与真空则相差很远。外层空间被有机化学分子稀疏地填满,而那些分子的发现则归功于转动光谱学(RotationalSpectroscopy)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那些分子有的由大爆炸残留下来、有的为宇宙起源已经存在、有的分子则是由离子化的原子核及次原子粒子组成的宇宙射线。空间中亦有部分气体、等离子、灰尘及流星体。另外,现在外层空间亦含有人类生命的迹象,例如由之前载人及非载人的升空物资,并可能为航天器构成危险。部分太空垃圾会定期再次进入大气层。

类地行星生命的可能

虽然地球为现在唯一一个已知在太阳系内能够维持生命的物体,现今的证据显示远古火星表面拥有液态水体。在火星历史一段短暂的时期内,她亦有可能形成生命。但是现在火星大部分水源已经冻结。如果生命在火星存在的话,她们最有可能的在液态水还有可能存在的地底下。其它类地行星如水星及金星的情况,在已知情况看来则对于维持生命太过严峻。但是现在推测木星第四大卫星木卫二可能拥有一个表面下的液态水及可能包含生命。

太阳系外生命的可能

最近,史帝芬?奥戴利(StéphaneUdry)的团队发现了一个新行星称为Gliese581c,是一个以红矮星Gliese581运转的太阳系外行星。Gliese581c似乎在恒星周围空间的适合生存区(habitablezone)内,所以依据现有知识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自然文学风格 自然

自然原文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⑴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⑵与⑶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⑷情⑸悟,悠悠天钧。

自然原文注释

⑴、道,即指自然。

⑵、真,即指自然之真。

⑶、与,同“予”。

⑷、薄言,为语助词,如《诗经?周南?孚苡》云“采采孚苡,薄言采之。”

⑸、情,情性,本性,即指自然天性。

⑹、天钧,别本作天均,成玄英疏云:“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意谓听任万物之自然平衡运行。

自然原文意义分析:

首四句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诗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着意去搜寻。所以下二句接着说:“俱道适往,着手成春。”“俱道”,《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若能与自然而俱化,则着手而成春,无须竭力去追求。

中四句进一步发挥此意,如花之开,如岁之新,皆为自然而然之现象,非依人力而产生。“真与不夺”之“真”,即指自然之真,此二句谓自然赋予者不会丧失,欲凭人力而强得者反而会失去。

后四句言“幽人”居于空山,不以人欲而违天机,雨后闲步,偶见苹草,随意采拾,亦非有意。“悠悠天钧”,乃指天道之自在运行,流转不息。《庄子?齐物论》云:“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这二句是说以自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

自然逐句解释

俯拾皆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因为俯拾皆是,何必取之于邻。自家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点石成金,何必要向邻国进口?就是这个意思,逻辑关系很明了,这是说选题与取材,用一句“美的像一朵花”的俗语来比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武林高手,摘叶飞花,即可伤人;文豪大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都是这个理,我的朋友阿蔡,他的书法水准高了我可不止三层楼,笔下文字哪怕是便条短简,也是章法不乱,字体秀整,可至今没有自己一支所谓专用的钢笔。为什么?艺高胆大,一则随心所欲,二则万物皆备于我。我也曾百般计较笔具的优劣,自己写不好字,迁怒于桌不稳、纸洇水、笔开花,甚至天气热、噪音大、旁观者众,胡搅蛮缠,但再好的笔砚宣纸呈上来,在我的手笔,永远出不了优秀书法作品。

这个例子,说的是取材。可见,要做到“自然”这一步,并不简单。平常人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但往往是力不从心。初学武的人,入不了门道,但那“出风头”的心思盖过“求真经”的恒心,因为那几下“三脚猫”,不足以走江湖,所以要靠了那“削铁如泥”的宝剑,方可维持一个所谓的武林中人的尊严。文章之道,也不出这个理。喜欢炫耀文采的,兜售典故的,不好好说话的,故作深沉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都是在文章大殿围墙外绕着走的人。类似“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普通行人只听到笑,不懂得妙处,更不知道出处。所以,以凡俗的水准与眼界,要在文艺创作中做到随心应手,取法自然,难度颇大。

当然,这话乍一看来,很难说得滴水不漏。有反驳者可以说很多文化不高的人,写出文章也是清新自然,这样的例子也是“俯拾皆是”,数不胜数,比如《古诗十九首》,据说也是出于东汉中下层知识分子之手,文化水平不见得很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清新脱俗的作品。反之,如今的博士们写的文章到处充满了不自然,翻译腔、自说自话腔、驯话腔、自以为是腔,工厂改造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回到正题来,“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司空图说,真正美的诗境是合乎自然的,不期而至的,这类似于“实境”品中的“遇之自天”、“妙不自寻”;“精神”品中的“妙造自然”等等。所以,自然之情境,不必着意去搜寻,也不能去着意。苏东坡临终前,身边人让他“想着西天,努力去想”,东坡微微一笑:“努力去想就不是了。”在民间的鬼神禁忌也是很好的一个例:心里头的恐惧,暗暗压着不敢作声,为什么?就怕一作声,恶鬼幽灵就附上来了。在求财运方面,也不能作声,效果正相反,所以不能说,是因为“天机不可泄露”,戳破了几微,财神就跑了。所以,“超诣”品中说“即之愈稀”,为什么,着了痕迹,佛在天边了。这个道理,在佛教典籍《百喻经》中多有发明,可引为同证。

顺着语气往下说,引为不必勉强,所以下二句接着说:“俱道适往,着手成春。”所谓“俱道”,《庄子》里头说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俱字就不必怎么解释了,君不见与时俱进,与时代走在一起,向前进。在这里的“道”就是“自然”。俱道适往,也就是说落笔行文,取材选题,注重与自然同进化、同变化,那么就能点石成金、着手成春,上佳美景无须竭力去追求,只要你做到与自然同进,它“自然”应声而来。着手成春,这个成语在视觉上给我们强烈的直观刺激,立竿见影的快速效应如此突出,因此使它成为后世标榜医术高明的一句经典广告词,意谓大夫医术了得,刚一动手病情就见好转了。

这一节,是朴直的叙事,告诉我们“自然”之妙存乎自然,不要去乞借写作的什么技巧、辞藻或者典故,舍本逐末,本身是背离自然的,须知,唯有与自然同化,溶于自然,放弃一切人为的造作,诗歌才能写得清新自然。所以,本节好比就文章的构思和取材作了动笔之前的提示,要求作者在事、情和意诸多方面,都要得之自然,取法自然,不要强求,不要做作。这就要求诗人在生活中有着真情与实感,不吐不快之际,才落笔为文,这种情况好比“俯拾即是”,情与感,没有半点不勉强,丝毫不做作,自家物产言之不尽,当然就用不着“取诸邻”——堆彻辞藻、獭祭典故了。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

花之开,岁之新,这里紧接着两个自然界的比喻,对上一节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读过“流动”品,知道“好比、有如”仅仅是比方,是比方,因此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用于引申发挥,道理在后头呢。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是自然;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是自然,更至于春去春又来,大雁自南归。所以,花开花落,年年岁岁,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不依人的力量而发生改变。当然,我们也要知道,人的情绪忧伤,出于真情,本自天然,所以“心慨荣去速,情苦忧来早”,是真情,因此也是自然,而不能将它限定在自然界的山水木石上。

后半节,相信深受格言爱好者的喜欢,简洁明了,琅琅上口,是可以抄在“格言本”上头的。“真予不夺,强得易贫”,说得多好啊!白话说,就是“该你的,跑不掉;不属于你的,捂也捂不住”。假如碰到身边有人失恋、破财、落选、落第等等,这是个现成的安慰,而且气度格局都很可观。

这里的“真予”,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真正的给予,自然之真予,是人力所不能更改的,因此有“不夺”。这个时候,恋人之间,即便有第三者“横刀夺爱”,也是枉然。因为,既是“真予”,法于自然,自然一段姻缘,或者有颠簸飘荡,但最终不会丧失。这是“真予不夺”的基本意思,

前头有“真予不夺”,好比上联,下联“强得易贫”就非常“自然”了。两者是一个意思,两个角度来阐发而已。要知道,诗文出于自然,来自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好比自己勤劳致富,实实在在的福分,外人是剥夺不走的。诗文假如没有思想感情,空虚苍白,只凭借花哨的噱头、繁复的技巧和晃眼的辞藻来妆点,最终只落得“笔墨何幸,白纸无辜”的惋惜。这多像好面子的人请客,桌椅是借的,碗筷是借的,仆人也是兼差应景的,一切行头彩挂都是东挪西借的,这样凑出来的场面固然有一时的热闹,但到最后,却没有什么可以留下,里子揭开,反而更丢了面子。这就是“强得易贫”的道理。

这一耦对联,如果去阐发,可以容纳下很多的人生道理,这里专论诗文,是一个深度启示:诗文要本于自然,情感等等,真才可贵,不可强求,不可做作,不要写东施效颦、无病呻吟的文章。我补充一句,也是,做人冷了穿衣,饿了吃饭,通常道理,要在这个层面上与众不同,强出标新立异、自命不凡的风头,何苦呢。

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这一节,是设景作譬了,前头一番论理,这里忽然映出一副写意画,节制了语言,而句中深意得到升华。在我的习惯,喜欢把“幽人空山”错位为“空山幽人”,后来想一想,“排名不分先后”也许行不通,“过雨采蘋”何妨写成“雨过采蘋”,可是在表现的涵盖面上,也许就浅窄多了。试看“空山幽人,雨过采蘋”,是一气呵成的动作演示;而“幽人空山,过雨采蘋”更有片断的意味,各自独立,却又藕断丝连,诗意朦胧上,更见胜筹吧。这是临场而发的一点审美感想,事关微妙感受,也谈不上强词夺理,一笑置之可也。

“幽人”在二十四诗品中是一个经典形象,道家用语中的“真人”,差相彷佛吧。《诗经》里有《采蘋》篇,不需赘述。“蘋”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可入药,可以为亦食料。知道这个就够了,这是离题枝蔓,不需要纠缠。

这一节是说,脱于凡俗的“幽人”在空山隐居,取法自然,尊重自然,“空山新雨后”,信步赏晴,在道旁见到了蘋草,“俯拾皆是”,所以随意采摘。这样的自然而然,并非出于什么用意,他俯身采摘的动作,也是平常人所习见的吧,没有特别之处。“薄言情悟”二句中之“薄言”,为语助词,这在《诗经》中常见,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等等。

“情”指情性,本性,在这里解为人的自然天性;是人的角度。“悠悠天钧”,是指自在运行,流转不息的天道物理,是天——自然的角度。还是《庄子》,《齐物论》里说“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钧的含义可以从“钧衡”上去理解,因为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这里“钧”也同“均”,是衡量、评量的意思。电视剧《刘罗锅》的插曲“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这个天地之间之所以“有杆秤”,因为上有“悠悠天钧”呢。

情悟云云,可以与“实境”品中的“情性所至”相互发明,是指人的思想意识上,脱略繁复的机巧与形累,浸于自然,久而久之,对于冥冥天道、深层物理有了开悟,类似佛道“顿悟”之境。《楞严经》中有“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之语,可以作为这里的注解。这两句是说以人的自然本性去对应天地之自然,从而领悟宇宙万物的自在变化,对天地造化、均衡互补有了理解。悠悠是永久之意,“往事悠悠”、“遗恨悠悠”,天道运转不息,自然的衡量予夺是永恒不止的,要懂得这个道理,才能真正走上自然之道。这里的“幽人”就是得道的形象。

贯穿起来,所谓自然,是一重境界一重境界之后的又一重境界,这一重境界的前提是当事人悟解了自然之道,才能收得自然之功。大家熟知的“山水喻”,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一重到第三重,或许要走个昏天黑地,有如《西游记》中“不知到灵山还有几多路程,何时行满”。

所以,落实在诗文上,所谓“自然”,貌似简单平常,哪知道这中间的万水千山。俯拾皆是,却不是随便什么人的信笔乱挥,只有下过一番功夫的作者,才能写得自自然然,这里用我喜欢(人民群众都喜欢)的苏东坡来打比方吧。

苏轼的诗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但那是他的天才,在神秘学的角度书,文字天才是他的“报通”,来自于他的前生几代。苏轼不是说过吗,“书到今生读已迟”,对此我们不能轻易掠过。苏轼的文学成就代表了自得天成的创作境界,那么被他批评为“终身雕虫”的扬雄,尚在文海沉浮,未曾得筏登岸呢。苏轼在《答谢民师书》说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苏东坡的批评放在如今文科博士的论文身上,也是确当中肯。

苏轼主张于平易、通达,这是自然。而在自然风貌下见丰富、见多样,见别开生面、豁然开朗。另一位专业文艺评论家钟嵘在《诗品序》里说,“观古今胜语,多非假补,皆由直寻”,所谓“假补”,病在不自然,堆砌典故,雕琢繁饰,是文之末也;主张“直寻”,因为要从情性自然出发,直抒其美,真能做到这样,那么,妙不自寻,“着手成春”矣。

自然总体论述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高的理想审美境界,它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是在老庄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对人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例诗介绍: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舟行于月夜江中,与山水浑然一体,如自然造化之涌现,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

自然,是不乔装作伪,是真实本原,含有排斥人为的意思。一篇文章,在词章技巧方面雕琢作意,警醒刻板的端庄,到底比不上那“天然一段妩媚风流”。所谓天籁之音,能成其为最高级别的音乐,也是因为它的自然。“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说的就是自然。自然之美,山水不言而观者为之感叹,不像如今的人造景观,推土机挖个大坑,用掘出来的泥土堆成一座小山,粘贴上绿色地皮,安插上各式树木,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整齐划一有如工艺流水线。于是,山水似乎也出来了,但毕竟不是天然生成,更何况,傲慢无知的现代人,不懂风水堪舆,不辨东南西北,只问前后左右,胡堆乱叠,边走边看,于是浪费清清白白的巨额公帑,成就莫名其妙的可怪景观。这是个社会话题,不延伸了,但专论美与不美,违背自然是人造景观失败的病症。

万物同源,万事同理,这里就以文章为例,专论“自然”的风格。二十四诗品的审美风格,充满了关于自然的主张。在这里特别标出,成为一品。创作是人为的,但要其根本,必定有哲学和美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任乎自然,反对人为。伟大的文艺评论家刘勰在他的千古名著《文心雕龙》开篇“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原道》篇相当于现代著作的理论概要篇,好比说文艺创作要先确定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第二“发扬文艺的团结作用、教育作用”……如此如此。这里的“云霞雕色”、“草木贲华”出于自然,天地造化,所以再好的画工、再好的锦匠,也只能差似彷佛。杜甫的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神秀之景,是造化赋予的,是天地之精气凝结而成,除了赞叹自然的力量,让人无所措辞。

自然参考

搜比 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_1676.html

CNKI知识元数据库 http://define.cnki.net/WebForms/WebDefines.aspx?searchword=自然

常见自然现象
海市蜃楼 环境噪声 环境污染 黑色闪电 黑风暴 几内亚湾 极夜 降水量 静电 飓风 抗震等级 空气污染警报 空间尺度 立夏节 雷暴天气警报
全国热门城市15天天气预报
东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最新天气资讯
4月27日16时35分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5级地震 4月27日13时47分四川成都市彭州市发生3.0级地震 北京今日天气晴 2024年5月2日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今日天气多云转阴 2024年5月2日上海市天气预报 天津今日天气晴 天津2024年5月2日天气预报 重庆今日天气小雨 2024年5月2日重庆天气预报 哈尔滨今日天气晴 2024年5月2日哈尔滨天气预报 齐齐哈尔今日天气晴 齐齐哈尔2024年5月2日天气预报 牡丹江今日天气晴 2024年5月2日牡丹江市天气预报 佳木斯今日天气晴 2024年5月2日佳木斯市天气预报
全国各省天气预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钓鱼岛
天气导航
热门火车时刻表
开化 - 常山
滦县 - 全州南
定西 - 义马
绍兴 - 绵阳
张家界西 - 龙川
鹤壁 - 庐山
鄱阳 - 广州
鄱阳 - 上海南
鄱阳 - 上海南
鄱阳 - 成都
鄱阳 - 杭州南
鄱阳 - 杭州南
鄱阳 - 南昌西
鄱阳 - 武昌
鄱阳 - 安康
绍兴 - 甘谷
鄱阳 - 东莞东
鄱阳 - 广元
鄱阳 - 赣州
鄱阳 - 潢川
热门车次查询
D6591(福州南-长汀南)
D3238(南京南-厦门北)
C9564(福州-龙岩)
G5264(福州-龙岩)
D6322(福鼎-龙岩)
D3335(福州南-深圳北)
D3339(福州南-深圳北)
C9961(福鼎-厦门)
G1615(长沙南-厦门)
G9882(商丘-焦作)
T8006(福州-松溪)
T8008(福州-松溪)
D6273(福州南-平潭)
D6277(福州南-平潭)
D6283(福州南-长乐南)
D6569(赣州-平潭)
D3345(深圳北-平潭)
D6576(赣州-福州)
C9170(平潭-福州)
C9546(平潭-福州)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关于2024年4月30日、5月1日、5日、6日加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9日-2024年5月7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30日至5月6日加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5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30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30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30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0日至5月7日加开部分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0日至5月6日加开部分列车的公告 关于2024年4月21日-2024年5月6日增开部分旅客列车的公告
最新天气问答
长沙明天的天气情况是怎么样的? 乌鲁木齐明天最高气温是多少度? 国庆期间九寨沟的天气怎么样 赣州未来三天会下雨不? 福州未来三天天气怎么样 萍乡周末天气怎么样? 伊春未来两天气温怎么样? 为什么雨后会出现彩虹 宁德未来两天会下雨吗? 厦门今天天气怎么样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
手机版  丨  电脑版丨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4 huocheban.com 闽ICP备2021003084号-16